家談∣奧巖:雞血玉推廣要高打低走
2016年3月9日 作者:周祖為 來源:狀元紅藝術館
2月26日, 2016年全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商)會秘書長聯席會議在桂林召開,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會長徐德明、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孫鳳民、副會長史洪岳,以及廣西質檢研究院高級工程師陸東農等均與會。在這當中,還有一位與會嘉賓廣受人們關注,那就是天工獎的創始人奧巖先生。
奧巖,中國地質大學寶石學碩士,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EMBA碩士,中國國家注冊珠寶玉石質量質檢師(CGC),F任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副會長兼副秘書長,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玉石分會秘書長,北京博觀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董事長。2002年,奧巖帶頭發起并成功舉辦了首屆中國玉石雕刻作品“天工獎”評選活動;2003年,奧巖主持了“中國玉雕大師”榮譽稱號的評定工作;此外,他還編著有《翡翠鑒賞》、《流光溢彩》、《中國玉雕、石雕作品“天工獎”典藏集》(2002-2010)、《中國玉石雕刻大師系列》從書16卷 、《尚善推德》、《玉獨神光》、《天道九制》等圖書。
桂林參會期間,奧巖先生對自己談得很少,在參觀了觀石堂雞血玉博物館和狀元紅藝術館之后。在研討會上,他卻打開了話閘子。
他說:對雞血玉前幾年早有耳聞,今天終于成行并近距離觀察,頗有感觸,講幾點體會。
第一,雞血玉是個好東西。無論質地還是色彩都特征鮮明。自然界產出這樣的東西難得。
第二,雞血玉開發要有好的標準。好的標準是產品的保障,不好的標準卻是鐐銬。名稱混雜,分類不明確的標準對產品發展有害無益。好的標準要考慮全國影響,不能弄得太地方。在申請國標的過程中還不斷要調整、修改、完善。
第三,雞血玉推廣要高打低走。雞血玉開采是近十來年的事,缺乏歷史積累和文化積淀。沒有文化內涵的玉石就像混凝土,很單薄,很粗俗。雞血玉要代代傳承,首先要有可傳承的文化。這需要我們文化人、學者們下功夫,把雞血玉的特色優勢分析清楚,形成自己獨特的文化體系。要把雞血玉推向全國,形成具有特色更大范圍被認知和喜愛的東西,方法和路徑很重要,我建議采取“高打低走”的辦法。高打是把東西的好高高總結出來,低走要讓老百姓看得到買得起。拿高的東西開路,低的東西推進。新玉石推廣,有些是漫山遍野推進,認知程度反而不高。有些是精準“高打低走”,卻能在人們消費理念中找準位置。雞血玉文化內涵要高舉,在產品價格上卻要有細分,有高有低,不要把邊角料都當成好東西高抬價格。漲幅要適度,每年上漲百分之二三或百分之四是合理的,但年漲百分之二三十,那未來二三十年怎么辦?漲得過高過快會把玩玉的人給嚇跑,最終害的還是自己。實際上,即使是階段性炒作也是對未來價值的提前透支,過度炒作會毀了一塊好石頭!
第四,是關于定位問題。雞血玉到底是文化產業還是產品產業?其實好玉都有雙重屬性,有價值,更有故事,有內涵。文化可以把真真正美的東西提煉出來,也可以潤物細無聲,給產品帶來實在的價值。像和田和翡翠都是一半做文化,一半做產品(商品),是可以跨界的產業。雞血玉的發展也需要讓文化先行,商業推廣跟進。
第五,關于雕刻工藝方面。人才培養和借力引入同樣重要。中國玉雕輸出人才最重要的兩個陣地是福建和河南,福建人杰地靈,有傳統木雕和石雕,河南玉雕從業人多,很勤勞。桂林玉雕處在初級階段,本地培養會慢一些,引人更便捷,可以從這兩個地方多引人才。
這次研討會,由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主辦,桂林觀石堂雞血玉博物館承辦,并由博物館館長唐正安主持。奧巖先生的發言,得到了大家廣泛的認可。

奧巖在桂林觀石堂雞血玉博物館舉辦的研討會上就雞血玉的發展發言。

由唐正安館長陪同參觀觀石堂雞血玉博物館。

參觀狀元紅藝術館與廣西師大出版社姜革文總裁合影。
關鍵詞:雞血玉、桂林雞血玉、狀元紅、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