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雞血玉:總是令人魂牽夢縈的那一抹紅
2016年4月27日 作者:李維翰 來源:狀元紅藝術館

編者按:上月中旬,維翰老師(筆名唐風)應狀元紅藝術館的邀請,次來到桂林,他和中國地質大學的何雪梅老師一起深入考察雞血玉基層市場,和市場經營者一起分析雞血玉經營遇到的困難,深入到玉雕工作室和師傅們一起探討雞血玉加工的得與失。在“春天的力量”的專題講座中,李老師以開拓的視野和淵博的玉器知識,用翡翠、和田、獨山玉成長并為大眾所喜愛的例子,肯定了雞血玉的優良品質,也堅信其在未來中國玉器市場中必有一席之地,給了廣大的雞血玉經營和愛好者很大的啟發,也提振了大家的信心。就像他在下面這篇文章中說到的:為了雞血玉,是在關注、打造和推介桂林雞血玉,這三年平均每年來兩次桂林。而李老師這兩年在參加全國各種玉石器的評獎和研討會中,也主張給新玉材更多的寬容和接納,更毫不吝惜表達了對雞血玉的喜愛之情。他提出的“雞血玉的發現與雞血石的發現具有同等的價值”的觀點引起了國內玉石界的廣泛關注,而他提出的“山水文化”與“玉石文化”相輝映的觀點則豐富了桂林美的新內涵。
李老師回到徐州后在百忙中抽空就這次桂林行寫了一篇有關雞血玉的文章,我們特刊登如下向以饗讀者。(周祖為)
3月16日,細雨濛濛中飛抵桂林。
此行還是為了雞血玉,那晶瑩璀璨魂牽夢縈的一抹紅。
2006年桂林雞血玉橫空出世。是年9月,中國寶玉石檢測中心對雞血玉礦樣和雕件進行了鑒定,確認其為“硅質玉”并簽發證書。2011年正式命名為“桂林雞血玉”。
近年來,桂林雞血玉融入了國內玉石雕刻藝術的一流平臺,積極參加國家級各類玉雕獎項評比,讓雞血玉走出了桂林,走出了廣西,得到了全國乃至世界愛玉人的認可和喜歡。
2012年之前,我于20年間來桂林一次。而這三年多,我是平均一年來桂林兩次,是為了雞血玉,也是在關注、打造和推介雞血玉。
曾經,我與德高望重的唐老書記、銳意進取的姜革文博士、年輕有為的唐小波會長、勤懇務實的林廉生會長及諸多同仁的座談中,對桂林雞血玉提出了四點評價:
第一,雞血玉的發現與歷史上雞血石的發現具有同等的價值。雞血石的發現較早,有歷史的積淀,文化的浸透,名氣很大。雞血玉是當今的發現,上蒼的厚愛,其品質不亞于雞血石,其藝術玉文化的潛力無限。同為“中國紅”,一石一玉相隔600年的時空落差,讓人產生無限的遐想,更是難得的歷史機遇。
第二,雞血玉的發現結束了廣西沒有玉資源的歷史,具有劃時代的開創性意義。它很可能由此形成一個文化藝術和雕刻行業的產業鏈,發展潛力巨大。
第三,雞血玉自身的優點良多,特質明顯。體現在玉石雕刻藝術、印章藝術、圖案觀賞藝術、自然形態藝術等諸多方面,是一座藝術的寶庫。
第四,雞血玉的發現形成了桂林新的地域文化特征。桂林山水是美的代名詞,現在又有了美麗的雞血玉,“山水文化”與“玉石文化”相輝映,豐富和增添了桂林美的內涵,讓桂林這張城市名片更加靚麗。
此次與央視《一槌定音》欄目評鑒專家、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珠寶學院何雪梅老師同期考察。3月18日下午在桂林德天廣場,由協會舉辦了一場題為“春天的力量”的雞血玉主題講座,與桂林同仁們面對面地話說雞血玉。
我以“一個印象,兩項課題,三條建議”為主線,抒發自己的觀點:
一個印象:是越發看好雞血玉。玉石中的“紅”有著至尊的地位。東漢王逸的《玉論》中述玉之色曰“赤如雞冠、黃如蒸栗、白如截脂、黑如純漆”,紅色排在第一。桂林雞血玉不但一紅驚艷,而且陰陽相生!爸魃c底色”對比度大,黑地紅、白地紅是雞血玉的主要品種,暗合“道”、內蘊“儒”、張揚“漢”,陰陽和諧,是生命之美,也為玉中妙品。
兩項課題:一是當代中國的玉文化因雞血玉的出現,而變得活力生發,絢麗多彩。雞血玉是“玉”,既然是玉,那么雞血玉的玉性是什么?雞血玉的“經典玉器”又在哪里?二是雞血玉出在當代,創造未來,如何做好文化傳承,做好雞血玉“紅”的文章?寫下桂林雞血玉文化中的那濃墨重彩的一筆?兩個課題與同仁共勉。
三條建議:桂林雞血玉紅艷且多姿多彩,前景十分壯觀。建言之,一是注重雕刻藝術專業人員的培育;二是加強行業發展協會的自律規范;三是融入國家寶玉石一流平臺發展產業。
欣喜地看到,蘆笛巖下的桂林觀石堂雞血玉博物館又換新貌,陳列豐盛,游人如織,隔年當刮目相待。
這是一個春暖花開的季節,是一個充滿春天力量的時機。盡管,我們還在經歷著艱辛,但畢竟春天的花兒已經綻開,枝頭的鳥兒已在歌唱………
我們期待著,桂林雞血玉。
唐風2016年3月28日于徐州

考察觀石堂雞血玉博物館。

在紅碧源與雞血玉經營者探討。

在悠然居玉雕工作室考察雞血玉雕。

在桂林雞血玉行業商會了解產品款式。

受聘為桂林雞血玉協會顧問,右為協會會長秦立偉。

“春天的力量”座談會現場。左起唐小波、何雪梅、李維翰、姜革文。
關鍵詞:雞血玉、桂林雞血玉、狀元紅、玉石